我家的抗战记忆 父辈们的英勇岁月!今年8月15日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重要日子。虽然我是在这个伟大胜利十年后才出生,但如今已是古稀之年,那段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历史始终铭记在心。
我家至今还珍藏着1950年母亲顾九韶亲笔撰写的一份自传回忆:“那年我十七岁,是一九三七年。暑期内升学,投考两个学校,苏州美专和江苏省立镇江师范学校,都考取了,可是都没有进去读,原来是神圣的抗日战争开始,苏常一带大乱,相继沦陷,哥哥姐姐都散在四方,各为抗战而努力……”
父亲毛羽丰生前回忆抗战时期的亲身经历时说:“年轻时曾去江苏宜兴乡村当过中学教师。后来,当日军占领苏锡常一带地区,并冲入宜兴乡村学校,占领校舍,调戏女学生。当时,年轻的父亲与日本兵奋力抗辩,试图保护这些女学生逃离困境,却遭到日军毒打。最终他只能被迫离开江苏宜兴的学校,返回上海浦东南汇傅家老宅。”
2025年8月15日,父亲的老领导和好朋友王良初伯伯的儿子王本安写下了一段他父亲在抗战时期的回忆:“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衡阳作为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也是我的出生地。父亲当时受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委派,冒着日机的狂轰滥炸,不顾生命危险,负责衡阳发电厂的重建与修建。我就是在那段衡阳抗战最艰苦的时间出生在衡阳发电厂,重温衡阳保卫战那段历史对我来说非常有纪念意义。”
四舅舅的儿子顾颉也写下了一段父辈们抗战的回忆:他的父亲顾维正,在国难当头之际投笔从戎,毕业于黄埔十二期,后进昆明中央航校学习飞行。该校的校训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决心。父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原本留校任教,但他报国心切,主动请缨到一线杀敌,被派遣到驻成都空军部队。当时成都是仅次于重庆的日寇轰炸重点城市。年轻的中国空军以落后的飞机与数量有限的飞机与日寇军机激战长空,异常悲壮。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以前媒体对此鲜有报道。后来,他从母亲口中得知了一些情况。父亲与母亲在成都相识并结婚,家中有一个很大的院子,环境清幽,是朋友们聚会的好去处。当时父亲的年轻战友多未成家,他们驻守在凤凰山、太平寺机场,战事闲暇轮休时便到城中的父亲家小聚,作为女主人的母亲热情地招待他们,让这些漂泊异乡的年轻人有了家的感觉。然而每次聚会时总要少几张熟悉的面孔,不用问,他们已经为国捐躯,魂归蓝天了。
在我家中还珍藏着一封父亲的大表哥傅瑞熊在36年前寄来的旧信笺。在这封家书中,我读到了他在1939年10月与未婚妻在抗战时期遭遇日寇军机轰炸古城西安的历史回忆。这封家书记录了他们在婚礼当天遭遇日军轰炸的情景,尽管新娘险些丧命,但他们最终还是在当晚举行了婚礼。这段历史回忆不仅包含了人生的喜悦,还有对日军的仇恨和差点失去新娘的惊恐。
这封久藏家中的普通百姓家书,今天让后辈们重新阅读,不禁感慨万千,不忘国耻,牢记使命,爱我中华。
领航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