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1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昊天)由于美国核武库的换代计划一再延误,年过半百的“民兵-3”洲际导弹可能不得不继续充当美国唯一的陆基核威慑手段,“超期服役”直至本世纪中叶。美国政府审计机构在9月10日发布的一份评估报告中警告说,这意味着美国的战略威慑能力面临不确定性。
作为美国“三位一体”核威慑体系的陆基部分,美国空军运营着400余枚“民兵-3”导弹,它们部署在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北达科他州、科罗拉多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的地下发射井内,自上世纪70年代末就在不间断执勤。2020年,美国军方委托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开发代号“哨兵”的新一代陆基洲际导弹。按初始规划,耗资770亿美元的“哨兵”导弹将从2029年开始形成作战能力,到2036年完全取代“民兵-3”。
此后4年间,“哨兵”计划遭遇了一系列技术障碍,随之而来的还有严重的成本超支。去年7月,五角大楼表示,“哨兵”导弹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或将达到1600亿美元,而且难以在本世纪30年代前服役。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现有的“民兵”导弹发射井状况不佳,美国空军要求为新型导弹建造全新的发射阵地,土建工程需要耗费大量资源。
美国政府问责局(GAO)认为,“不切实际的交付时间表、无效的系统工程、不完整的基本系统设计和萎缩的洲际导弹工业基础”共同造成“哨兵”计划的成本呈螺旋式上升。在这份最新发布的题为《洲际弹道导弹现代化》的报告中,该部门披露,在导弹换代工作进展不顺的背景下,美国空军内部评估认为,让现役的“民兵-3”再服役25年是可行的。
这意味着,“民兵-3”导弹的生命周期将达到3/4个世纪。美国“防务新闻”网站称,美军每年都会试射不搭载核弹头的“民兵”导弹,以验证这些武器的可靠性、展示美国的战略威慑能力。然而,随着零配件库存下降和电子元器件老化,今后进行实弹测试将愈发困难。GAO指出,在导弹延期服役的前提下,例行试射可能会持续到2045年左右;为节省资源,美国空军已获得许可,准备逐步降低发射“民兵-3”导弹的频次。
为避免导弹老化换代造成美国陆基核力量“青黄不接”,GAO在报告中建议,现有的“民兵”导弹可改为多弹头配置。每枚导弹目前仅配备1枚核弹头,而理论上可以搭载3枚。若采用多弹头方案,即使导弹数量减少,它们能覆盖的目标总数也不会降低。美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可以帮助实施弹头转换作业。不过,该司令部告知GAO,它需要尽可能多的准备时间,才能推进这项“在后勤上高度复杂”的工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领航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